最好的医生,永远是自己。
学会给自己看病
很赞同这样一段话:
“习惯从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
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
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
当下,很多人信奉“多栽花,少种刺”,不敢或不愿给他人挑毛病,所以指望外人给自己“看病”往往是徒劳的。
要发现自己的问题,还需眼睛向内,学会自己为自己“看病”。
学会为自己“看病”的人,才会对自己不虚美、不隐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准确的认识。
人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为自己“看病”的过程,无人替代。
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毛病”。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毛病,重要的不在于此,而是在于你对待它们的态度。
是常常反躬自省,善于发现并改正,还是选择视而不见,把所有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网友@老乐讲过他朋友的儿子潇潇的事。
前不久,潇潇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回来后情绪很低落。
因为参加聚会的另一位同学在一家外企做投资管理,收入可观,人缘极好。
他说同学的父亲一直从事金融业,自小就受到熏陶,将来定会继承家业。
接着,就开始抱怨起自己的人生: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情商不高、说话不招人待见,都是受妈妈的影响......
其实,潇潇是985大学建筑本科毕业,从他小学一直到高中,父母的生活就是围着他转。
大学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平稳、舒适。
八小时之外,他刷剧、打游戏,一天天日子过得差别不大。
他却习惯性地羡慕起别人,然后把自己的不满意怪罪到父母和原生家庭上。
对此,潇潇的父亲很是郁闷,怅然地对外人说:“儿子至今不肯对自己负责。”
很显然,潇潇就是一个不善于发现自己毛病的人,他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归结于环境,而不懂得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人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至少有一半人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
这句话,足可以体现反省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意义。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
“知道自己无知,判断自己无知,谴责自己无知,这不是完全的无知;
完全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无知。”
同样道理,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自身有毛病,而是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毛病。
一个人只有善于反躬自省,及时发现毛病,努力去改变,人生才能行稳致远。
学会看到自己情绪上的病。
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
驱动一个人的,正是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成年人的世界里,什么情绪就什么命。
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情绪上的病,不能有意识地去控制情绪,只会让自己栽跟头、触霉头、吃苦头。
有一年,微软在南美有一个价值近一亿美元的项目,需要派人去打理。
比尔·盖茨明白,新招聘的几位经理都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他只是在考虑交给谁更为妥当。
这时候,帕特里克第一个主动到办公室来说,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尽管比尔·盖茨相信帕特里克的能力,但他还是好奇地问帕特里克:“为什么上星期项目会议时,你表现的一点都不积极呢?”
帕特里克解释说:
“上星期正好赶上和妻子闹矛盾,那几天,我情绪很糟糕,什么事都不想做。
但这次不一样了,一切都处理好了,我有充分的信心,你就放心吧。”
帕特里克以为这个项目非他莫属了,但比尔·盖茨认为,这个项目关系着公司未来的发展,交给一个如此情绪不稳定的人,怎么能放心呢。
最终,比尔·盖茨把项目交给了另外一个经理。
论能力帕特里克不比别人差,但问题就在于他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情绪智慧”,指的是一种认识、了解、管理情绪的能力。
不能认识情绪、控制情绪的人,则是“情绪低能者”。
情绪虽然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但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走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辈子什么最重要?
无非事业、家庭、健康,而坏情绪能轻易摧毁这些重要的事,摧毁整个人生。
正如一句话说得好:“掌控了情绪,也就掌控了行为;掌控了行为,也就掌控了人生。”
稳定的情绪,不仅是一个成年人的标配,更是成大事的格局。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病”,是一种修养。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需要窗户来看外面的世界,需要镜子来看自己的内心。
窗户看到外面的明亮,镜子看到自身的不足。”
有了“自省”这面镜子,一个人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做到心明眼亮,也才能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
遇事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顶级的修养。
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不仅学问渊博,还是一位口才出众的演讲家。
他曾受央视邀请,在《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得到众多学者、观众的认同。
然而,谁能想到,傅佩荣先生曾有过口吃的经历,并常常被人视为笑柄。
可是他并没有责怪那些嘲笑他的人,反而是不懈努力克服口吃的毛病,最终成为了众人敬仰的演说家。
谈起曾经被嘲笑的经历,傅佩荣说:
“你有缺点,别人才会嘲笑你,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地防着别人嘲笑你,不如努力地完善自己。
正是因为有了当初不善表达的经历,我才更珍惜每一次可以说话的机会。”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会动辄怪罪他人。
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断改正自己。
心理学家把人的价值观分为两类,一类叫“弱势价值观”,一类叫“强势价值观”。
两种价值观,其实体现的就是两种不同的修养。
持有“弱势价值观”的人,遇到问题习惯问“凭什么”:
凭什么别人过得好,瞧不起我?
我本来好好的,凭什么得病的是我?
条件差不多,凭什么别人能升职,我原地踏步?
这些人眼光向外,内心只有抱怨、指责、愤懑,他们当然无法体会到成功和幸福。
持有“强势价值观”的人,遇到问题会问“为什么”: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问题出在哪里?
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
如果是主观原因,是自己智商不行,还是情商、逆商不行......
这些人眼睛向内,多的是反省、剖析、调整、改进,他们会设法战胜困难、走出阴霾,最终拥抱幸福和快乐。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才是走向优秀的开始。
人最好的“医生”,永远是自己。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了行囊去找佛。
佛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帮助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可那人不解地问:“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
佛陀笑笑说:“你想一想,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这个人沉思良久,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看着面带微笑的佛,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无谓的执著,要求得解脱最终只能靠自己。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医生也许能帮我们治愈疾病,却不能帮我们增强体质;医生能开导我们走出阴影,却不能让我们远离伤痛。
是啊,不管是身体也好,还是心理也罢,最好的医生永远是你自己,真正懂你的人也永远是你自己。
平凡如你我,谁也无法达到圣人的境界,谁的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但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智慧却是人生的必修课,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践行。
点个【在看】,学会给自己“看病”,才能不断向上向善、远离烦恼忧愁,让人生时来运转。
作者:武小五,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ID:youshucc)。
1105
937
945
919
940
970
904
944
1008
968
1077
993
587
542
533
547
1105
937
945
919
940
970
904
944
1008
968
1077
993
587
542
533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