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温度,真的是反复无常,
上周还穿着棉袄,这周就穿上了短袖。
这种跌宕的变化,真让人难以适应。
当然,热一点总比冷要舒服。
就像经济和楼市,不管大家有没有钱和房子,总是喜欢热一点。
但目前各大自媒体给人传递的,好像经济和楼市都不是太热,甚至于都在散播寒冷和焦虑。
比如,
经济上,「通缩开始了」,落入了衰退象限。
再比如,
楼市里,小阳春要没了,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疯狂飙升。
但是,从货币供应来看,实际情况好像是完全矛盾的。
央行的印钞机都快冒烟了,在过去15个月中间,M2投放都增长了40万亿以上。
向市场投入了那么多钱,
经济怎么没有迅速触底反弹?
房价好像也没有听说暴涨?
3月份明明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成交量都是破了近几年的记录,怎么反倒是卖房的人飙升呢?
难道,企业都不需要资金投资多赚钱了?
难道,房东们都躺平了,只想恐慌性抛盘,不要买房了?
背后的逻辑肯定不是这样的。
通缩来了
经济通缩,真的要来了吗?
「通缩开始了」,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说的。
从4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确实有通缩的迹象。
首先看一下,3月的通胀数据:
CPI同比0.7%,环比-0.3%,环比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3月PPI同比-2.5%,环比持平,前值-1.4%,消费、生产双降。
这说的是啥呢?
综合起来就是:
肉蛋奶价格涨了,老百姓苦了。
工业品价格跌了,制造业哭了。
再看看,M2货币总量和社会融资的剪刀差。
3月份的M2是12.7%,社融是10%。
两者的差额是2.7%,剪刀差在扩大。
这说明了啥呢?
钞票是越来越多,但是实体经济的贷款和融资规模并未明显增加。
大量的货币投放,并没有转化成有效贷款和有效投资。
那问题来了,印钞机的钱去哪了呢?
企业没业务,居民没收入。
投资消费都没钱,哪来的通胀?
新增的钞票难道都在银行系统里空转吗?
这不就是妥妥的通货紧缩吗?
1105
937
945
919
941
970
904
944
1008
970
1077
994
588
542
533
547
1105
937
945
919
941
970
904
944
1008
970
1077
994
588
542
533
547